在现代社会中,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是一个重要的法律议题。其中,工伤保险是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伤害或职业病后得到经济补偿和医疗救治的重要制度。然而,实践中存在一些用人单位为了逃避责任而采取不当手段的情况。本文将探讨当单位试图逃避工伤赔偿责任时,有哪些法律追责途径可供选择。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工伤以及如何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同时,该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了工伤认定的申请程序,即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单位未在上述期限内提出申请的,受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一年内直接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单位可能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逃避赔偿责任:
面对上述情况,受伤职工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法律途径寻求救济:
一、提起工伤认定申请
如前所述,即使单位没有及时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职工个人及其家属也可以自行提出申请。如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那么单位就无法再以此为由逃避责任。
二、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经过工伤认定后,职工可以根据伤情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和相应的待遇标准。这有助于计算出合理的赔偿金额。
三、提起劳动仲裁
如果单位拒绝支付工伤赔偿金,受伤职工可以选择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纠纷的有效途径,具有法律效力。
四、提起诉讼
如果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满,受伤职工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寻求法律援助
对于经济困难的职工来说,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帮助。法律援助可以帮助低收入群体免费提供法律服务。
在实际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类似的维权成功案例。例如,在某起案件中,一名建筑工人在施工过程中意外受伤后被认定为工伤,但单位一直未给予合理赔偿。最终,这名工人通过劳动仲裁和法院诉讼等途径,获得了应有的赔偿。
总之,当单位企图逃避工伤赔偿责任时,受伤职工应该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通过合法途径争取应得的权益。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力度,确保工伤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切实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利益。